近年来,杨凌按照“城乡政策一致、规划建设一体、公共服务均等、收入水平相当”的思路,紧紧围绕“科技杨凌、人才杨凌、园林杨凌、富裕杨凌”建设目标,强化大思路谋划、大手笔建设、大项目支撑,推进全域城乡一体化发展,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。
坚持规划引领,优化城乡一体化布局。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,始终坚持规划引领,强化顶层设计,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要求,不断优化总体布局。当前,按照陕西省委、省政府将杨凌建设成为“贯彻‘五大发展’理念范例,打造‘四化同步’发展典型”的要求,高起点、高标准编制《杨凌城乡总体规划(2017—2030年)》,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绘制了蓝图。围绕总体规划,编制城乡一体化、“四化同步”等专项规划,形成相互衔接、有机统一、互为补充的规划体系。
完善设施服务,夯实城乡一体化基础。一是拉近与西安、宝鸡等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。陇海铁路线和G30连霍高速穿境而过,特别是杨凌高铁站的建成运行,使杨凌与西安、咸阳、宝鸡等城市形成半小时经济圈,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。二是构建区域客运枢纽和物流中心。开工建设了扶杨眉一级公路、杨扶路改线、新桥路渭河大桥加宽工程和杨凌客运枢纽站项目,优化了杨凌对外交通体系,基本实现了辖区“九纵六横”公路网等计划的规划目标,初步形成以杨凌为中心,连接周至、武功、扶风、眉县、乾县等周边县区,贯穿东西南北的公路路网格局。三是不断完善区内路网体系。相继建成杨凌大道、河堤路、城南路西延、东环线等市政道路,35平方公里主城区框架基本形成。辖区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100%。四是不断完成城市配套设施。石头河引水工程、集中供热管网、天然气调峰站等一批配套设施项目投用,城市综合承载力得到提升。五是加快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。建成教稼园、博览园、树木园等一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,杨凌大剧院、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、网球中心、体育馆等公共设施正在建设,为完善城市功能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。六是提升城市形象品位。大力开展城市环境建设,城市美化、亮化、净化、绿化工作取得新成效,着力打造环境优美、功能完善、适宜人居的现代田园都市。实施关中大力园林化工程,城乡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。开展“三河两渠”综合治理,生态水景观长廊和渭河湿地生态公园建成投用。“农科水韵、生态杨凌”特色开始凸显。杨凌作为国家住建部、科技部首批支持的四个全国“智慧城市”试点之一,围绕经济转型、城市管理、民生服务三大主题,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智慧应用服务,一批基础性、公益性项目先后建成投用。
加快新农村建设,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。以“三农”融合为切入点,在统筹城乡发展、推动城乡一体化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子。一是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。五泉镇、揉谷镇列入陕西省35个重点示范镇之列,五泉镇被住建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特色小镇。二是推进农民进城落户。制定城中村改造政策和农民进镇居住管理办法,通过政策引导和就业扶持,促进农民居住和就业统一,逐步形成从事二、三产业的农民进城居住、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在田园农庄生活的格局,实现“三农融合”发展。三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。结合空心村整治及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,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,开展创建“和谐社区幸福家园”活动,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管理内容,逐步建立服务主体多元、服务功能完善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。四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。全面实施以“环境、产业、服务、素质”为主要内容的四大提升工程,创建田园村庄31个,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。
大力改善民生,共享城乡一体化成果。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,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。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。成功创建省级“双高双普”合格区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。高效课堂、智慧教育、“大学区制”、特色校园建设等教育改革取得成效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成功晋级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。2016年秋季学期起,在全区全面推行13年免费教育。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。示范区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医院,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建立,全区镇办卫生院全部建成并实现规范化运行,村卫生室全部通过省卫生厅标准化验收,基本实现了“小病不出村、常见病不出镇办、大病不出区”。同时加大城乡居民医保补贴力度,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。出台《示范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实施方案》,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,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。三是积极破解农村养老难题。按照“村级主办、政府支持、群众参与、互助服务”的方式,实施农村幸福院建设,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幸福院全覆盖,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就餐、休闲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,圆了他们在家门口的养老梦。四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。在城乡规划建设、户籍改革、城乡道路交通等5大类32项具体政策上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。关系到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民生政策已经统一提升至新的标准,养老、低保等31项社保政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致,医疗、工伤等五大社会保险完成全覆盖。(2023年8月30日复核)
近年来,杨凌按照“城乡政策一致、规划建设一体、公共服务均等、收入水平相当”的思路,紧紧围绕“科技杨凌、人才杨凌、园林杨凌、富裕杨凌”建设目标,强化大思路谋划、大手笔建设、大项目支撑,推进全域城乡一体化发展,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。
坚持规划引领,优化城乡一体化布局。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,始终坚持规划引领,强化顶层设计,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要求,不断优化总体布局。当前,按照陕西省委、省政府将杨凌建设成为“贯彻‘五大发展’理念范例,打造‘四化同步’发展典型”的要求,高起点、高标准编制《杨凌城乡总体规划(2017—2030年)》,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绘制了蓝图。围绕总体规划,编制城乡一体化、“四化同步”等专项规划,形成相互衔接、有机统一、互为补充的规划体系。
完善设施服务,夯实城乡一体化基础。一是拉近与西安、宝鸡等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。陇海铁路线和G30连霍高速穿境而过,特别是杨凌高铁站的建成运行,使杨凌与西安、咸阳、宝鸡等城市形成半小时经济圈,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。二是构建区域客运枢纽和物流中心。开工建设了扶杨眉一级公路、杨扶路改线、新桥路渭河大桥加宽工程和杨凌客运枢纽站项目,优化了杨凌对外交通体系,基本实现了辖区“九纵六横”公路网等计划的规划目标,初步形成以杨凌为中心,连接周至、武功、扶风、眉县、乾县等周边县区,贯穿东西南北的公路路网格局。三是不断完善区内路网体系。相继建成杨凌大道、河堤路、城南路西延、东环线等市政道路,35平方公里主城区框架基本形成。辖区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100%。四是不断完成城市配套设施。石头河引水工程、集中供热管网、天然气调峰站等一批配套设施项目投用,城市综合承载力得到提升。五是加快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。建成教稼园、博览园、树木园等一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,杨凌大剧院、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、网球中心、体育馆等公共设施正在建设,为完善城市功能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。六是提升城市形象品位。大力开展城市环境建设,城市美化、亮化、净化、绿化工作取得新成效,着力打造环境优美、功能完善、适宜人居的现代田园都市。实施关中大力园林化工程,城乡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。开展“三河两渠”综合治理,生态水景观长廊和渭河湿地生态公园建成投用。“农科水韵、生态杨凌”特色开始凸显。杨凌作为国家住建部、科技部首批支持的四个全国“智慧城市”试点之一,围绕经济转型、城市管理、民生服务三大主题,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智慧应用服务,一批基础性、公益性项目先后建成投用。
加快新农村建设,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。以“三农”融合为切入点,在统筹城乡发展、推动城乡一体化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子。一是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。五泉镇、揉谷镇列入陕西省35个重点示范镇之列,五泉镇被住建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特色小镇。二是推进农民进城落户。制定城中村改造政策和农民进镇居住管理办法,通过政策引导和就业扶持,促进农民居住和就业统一,逐步形成从事二、三产业的农民进城居住、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在田园农庄生活的格局,实现“三农融合”发展。三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。结合空心村整治及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,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,开展创建“和谐社区幸福家园”活动,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管理内容,逐步建立服务主体多元、服务功能完善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。四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。全面实施以“环境、产业、服务、素质”为主要内容的四大提升工程,创建田园村庄31个,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。
大力改善民生,共享城乡一体化成果。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,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。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。成功创建省级“双高双普”合格区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。高效课堂、智慧教育、“大学区制”、特色校园建设等教育改革取得成效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成功晋级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。2016年秋季学期起,在全区全面推行13年免费教育。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。示范区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医院,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建立,全区镇办卫生院全部建成并实现规范化运行,村卫生室全部通过省卫生厅标准化验收,基本实现了“小病不出村、常见病不出镇办、大病不出区”。同时加大城乡居民医保补贴力度,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。出台《示范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实施方案》,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,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。三是积极破解农村养老难题。按照“村级主办、政府支持、群众参与、互助服务”的方式,实施农村幸福院建设,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幸福院全覆盖,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就餐、休闲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,圆了他们在家门口的养老梦。四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。在城乡规划建设、户籍改革、城乡道路交通等5大类32项具体政策上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。关系到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民生政策已经统一提升至新的标准,养老、低保等31项社保政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致,医疗、工伤等五大社会保险完成全覆盖。(2023年8月30日复核)